Cafe Whale 店主由街坊到營商 盡見香港仔多元風貌

撰文:羅旖晴

位於香港仔海濱公園對面街道,曾有一間漢堡包店 Cafe Whale。到訪當日,店面因商場地下正進行裝修工程進行,搭了棚架,讓這家小店更難以發覺了。店主Nick 直言,地理位置也是他放棄繼續經營的原因之一。以他估計,或有一些居住在香港仔的居民,都不知道有這家漢堡店的存在,更遑論是外地人。

到訪前,下工夫做過資料搜集,了解 Cafe Whale 的背景時,留意到有網民認為,雖然地理位置不佳,但欣賞店主每天會在香港仔魚市場進貨新鮮魚,招牌菜「黑松露醬沙巴龍躉漢堡」也是因此而生。Cafe Whale 的餐單上,也有特別註明沙巴龍躉是由「魚市場直送」。哪怕是其他種類的漢堡,網民也表示食材新鮮,物有所值。瞥見對漢堡食材的稱讚,我決定深入Cafe Whale 一探究竟。

進入 Cafe Whale 內,聞到陣陣由漢堡牛肉傳來的香氣,店主 Nick 早已準備好,在餐桌旁與三五成群的採訪學員,分享開店心得。Cafe Whale 從 2017年12月開始營業,原本 Nick 是打算選擇更好的位置開店,礙於種種限制,最終計劃不成行。而他隨後遇上的困難接踵而來,Nick 特別提到食材在疫情期間不斷加價,導致製作食物的成本也提高,例如從市場買一條魚, 價格從疫情前的六十元一斤,上升至八十元一斤。Cafe Whale 另一分店在西灣河太安樓,那邊業主也上調了每月租金,Nick 認為,營業額就追不上租金加價,令他覺得香港現在的環境對小店的生存環境很不友善,驅使了他決定把香港仔店舖關閉。 

Cafe Whale 出品的漢堡包,烙印了鯨魚圖案,為其店舖的商標,十分別緻,富有香港仔的漁港特色。追問因由,Nick 表示,鯨魚標誌的誕生,與共同創立 Cafe Whale 的夥伴有關。最初的店名就是三個夥伴的出生年份為1984年,原本以此為名,但另一位夥伴表示自己的出生年份是1983年,於是這想法就告吹了。隨後他們看見海,海裏有鯨魚,大大的鯨魚,喻意他們要把這門生意做大,像大鯨魚一樣。

Nick 認為:「有特色的 logo(商標)容易被人認同,我們將一個 logo 印在漢堡飽皮上,要等它烤完後,放置一段時間才能用印章燙上去」,比起 logo,Nick 其實更希望客人能認同食物品質。談到食材,他特別提到店內名物 ——馬友漢堡,「這是真材實料的,然而現在的客人很難吃得出這種香港仔味道」。

說話到此,我忍不住想求證 Cafe Whale 的漢堡是否如網民所說那樣:極具風味,直接向店員下單,點了一份小安格斯牛漢堡。在等待出餐的過程中,Nick 繼續講述他的童年往事,過去他也曾住過舊式屋邨——華富邨,隨著時間流逝,很多老街坊都搬離了這些老舊的房子,鄰里關係逐漸變得疏離冷漠。Nick 舉例,某年的大年初一,他的女兒在屋內玩耍,當時時間只是晚上七、八時,卻被鄰居投訴,指Nick 女兒吵到他睡覺。這次過後,Nick 更是感到社區氛圍大不如前,令他更能理解街坊隨年月搬走的原因。

Nick 加以解釋,「畢竟香港仔的居民社區配套不方便,也不適合長久居住,很多地方和舊式屋邨環境都欠佳」。從區外人的角度而言,這個地區能帶領我們認識到香港開埠的百年歷史、老香港的風土習俗,地道美味的海鮮料理。

香港仔的街坊有另一番想法:或許因為香港仔是歷史悠久的舊市區,社區配套更新的速度對比沙田、屯門等新市區有所落後,他們更希望有乾淨整潔的社區環境、擁有更新的設備配套、那些在記憶中的街坊面孔⋯⋯和鄰居門內傳出的蒸魚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