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交流
為鼓勵青年「放眼全球、立足本地」,蒲窩舉辦一系列主題圍繞文化藝術及動手造的交流計劃,與香港青年人一起到訪海外地方,了解當地青年、從事相關範疇的工作者、民間團體、院校及政府等,在個人發展及在社會不同層面上推動文化藝術與動手造的理念、策略及實況,除從中思考如何應用在自身職志發展之外,亦將當地經驗作為推動本地藝術及動手造文化發展的靈感。
藝行者 (2019。夏。高雄)
是次交流目的是了解台灣推動公共與社區藝術的情況,以及如何將藝術融入並豐富人的生命及生活。行程中到訪了美濃窯、衛武營彩繪村、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及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等。
我們看到當地藝術家們將作品放到公共地方,讓市民垂手可及;當地市民亦願意讓藝術家將自己所住的大廈外牆重新粉飾;又看到藝術館內開放休閒空間,歡迎大眾聚首一起;亦了解到以社區藝術構成平台讓市民分享感受及喚起對議題的關注,將藝術融入社區、融入民眾、融入生命及生活。
團友們亦將經歷和體會帶回香港,在社交平台分享外,亦在工作崗位上運用出來,如製成壁報板及作為學生遊學團內容等,身體力行延續藝術的可能性。
仝人遊 (2019。夏。英國)
仝人遊繼去年到訪台北後,仝匠一行20位分別修讀及從事設計、藝術、工程及教育等的年輕自造者(maker),出走往英國首個工業化城市曼徹斯特(Manchester),學習動手造知識、與當地自造者交流及認識當地文化。曼徹斯特因工業滑落、城市衰退而被迫轉型,積極發展創意經濟、科技創新產業等,是英國自造者的集中地之一。
我們到訪多個創作團體、創客空間(makerspace)、博物館及學府,包括參觀曾策劃冬季奧運演出的巡遊創作團體Walk The Plank的工作室,與製作表演服飾及巡遊花車、策劃煙花表演等的自造者共晉午飯及交流;到訪位於鄰市利物浦的創客空間DoES Liverpool,請教主理人經營共享空間的經驗和心得;參觀Science and Industry Museum,了解當地機械、紡織及科學工業發展。透過與背景不一、各有專長的英國自造者交流,我們期望年輕自造者能夠將從當地吸收的知識和經驗,借鏡英國自造者的分享,檢視自身發展,並投入於蒲窩創客空間及仝匠青年團隊的發展。
回港後,我們舉辦團後聚會,讓參加者互相交流感受,並鼓勵部份參加者撰寫感受,在社交媒體與大眾分享。
再思藝術教育 (2019。春。台北)
是次交流主要是環繞三大方向重新思考「藝術教育」:(一) 以藝術作生命教育、(二) 學校裡的藝術教育;和 (三) 社區裡的藝術教育。
我們有幸到訪了當地的教育機構、學校及藝術工作室,從中得到不少啟發及反思,如:從彩虹生命教育協會了解她們如何藉繪本推動生命教育;從大觀國小了解他們如何從高小級別已主力培育對藝術有天份及志向的學生、又鼓勵師生在校園內共同運用生活常見材料創作藝術品,打破「藝術只在藝術館內」的想法;從竹圍工作室看到如何由人、事、時、地、物入手去思考社區的需要及藝術在當區的可能性,促使社區裡人與人、人與社區之間的關係緊密起來。
回港後,團友更一同預備「 再思藝術教育 – 互動分享日」,與公眾一同進行不同藝術活動及分享。
分享1 | 分享2 | 分享3 | 分享4 | 分享5 | 分享6 | 分享7 | 分享8 | 分享9
仝人遊 (2018。夏。台北)
作為本地最早發展創客空間的非牟利機構之一,我們期望帶領青年到訪台北,吸收當地自造者運動的發展經驗及可取之處,為推動本地自造者文化及蒲窩創客空間帶來良好的養分。
是次行程涵蓋自造者工作室、工藝、科創、社會設計、生活科技教育、環保工程等單位的參觀。我們從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這所教育體制外的民間木工學校中,認識到創辦人對工藝教育的理念;而創立Fun-maker的一對夫妻熱情的招待及業務打理的細心,加上其人性化的空間設計,令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到訪自造者工作室Fablab Dynamic,聽到創辦人分享設計專案如何平衡社會與商業元素的種種心得。Openlab.taipei是台灣第一所自造者空間,我們有幸出席週三自造者定期飯聚,在吃台灣原著民的特色美食的同時,認識不少當地高手交流心得。
港台兩地文化相近,青年與當地自造者建立了良好的友誼,行程後不時於網上交流動手造心得。蒲窩更於2019年夏天邀請一位於旅程認識、從事動手造教育的年輕老師來港分享教育心得,成為青年得益於兩地交流的良好示例。